Tuesday, July 25, 2006

隱晦的煙害防制宣傳

  • 心情Lounge Bar

是一張名為「心情Lounge Bar」的酷卡(CoolCARD)。


剛拿到卡片時,看到以黑色為底的畫面有建築物、色彩鮮豔的霓虹燈、一個很像是歡迎光臨或是菜單的綠色黑板、一台紫色的(類)跑車、溫暖的燈光、一棵為燈光裝飾效果而存在的植物,斗大的店名,底下還有網址。

酷卡的背面是一段文字:

人潮洶湧的城市裡瀰漫著孤單的氣味/ 五味雜陳的心情故事持續尋找出路

遺落在都會的寂寞芳心/ 不想失去敏銳失去自由失去愛的力量/ 想戒掉依賴戒掉寂寞戒掉死於非命的菸

摩登女郎的私房對話/ 心情lounge bar/ 二十四小時不分晝夜持續減壓!/ http://www.loungebar.com.tw

到目前為止,我直覺的認為,這是新開的Lounge Bar為了宣傳所做的酷卡,其主要客群是鎖定在"摩登女郎"。老實說,我覺得會用"摩登"字眼的人有點老氣,而且訴求對象好像一整個就是寂寞孤單的女人,在這個地方互舔傷口,還蠻俗暗的,有種表面耽溺的感覺。畫面上沒有什麼可疑的地方會讓我質疑我的直覺,除了那台紫色的車子。不過,有時候,店家是會為了營造某種形象而出現某些非現實的突兀元素。同時這句「死於非命的菸」是有讓我覺得奇怪,但也還好,因為沒有其他可懷疑的,所以就單純的歸類於是文宣用詞過於強烈。另外,心情Lounge Bar在酷卡網站裡的分類是被放在「PUB、BAR」。

  • 版權所有

雖然我對 lounge bar沒有什麼太大的興趣,但懷著以後也許用的到這間店的想法,點進入了她的網站。進入頁面沒什麼好說的,就是那張酷卡的設計,持續放著 lounge音樂。接著,相較於文字,最先注意到的是畫面;有五種雞尾酒排列在右邊,左邊則是做成類似模擬人生的那種3D人物,每杯雞尾酒都有各自對應的女性。這時,還覺得網站很有趣,不經意注意到右下方版權所有的那一條灰黑色文字,好像有點不太對勁 :

Copyright © 2006 Bureau of Health Promotion,Department of Health, ROC (Taiwan)

奇怪,怎麼版權會是屬於政府的什麼健康單位!?

在耳朵仍接收著她所播放的的 lounge音樂時,不經懷疑是否眼睛太累了。一查,發現這個單位的中文名字呢,就是隸屬於行政院衛生署的國民健康局。這......真是太妙了:)忍不住要研究一下,即使這些雞尾酒杯上的小手手沒有在呼叫著我,我也想知道葫蘆裡到底在賣什麼藥。

  • ㄝ~要戒煙喔 / 留言回應與網路真實

網站裡設計了五種雞尾酒各自對應不同條件與形象的女人,我很無聊的列了下來(或許是想抓抓看之間的邏輯關係):

  1. Gin Tinic:房地產業務員;因為客戶的關係應酬要抽煙;已婚、懷孕,想戒煙。
  2. Long Island Icedtea:廣告公司美工;需要靈感而抽煙,但沒效,想戒煙。
  3. Screwdriver:時尚總監;因為工作壓力大而抽煙,而且抽煙也是時尚,是嗎?
  4. Blue Hawaii: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;因同儕而吸煙,但覺得皮膚會變不好,想戒煙。
  5. Margarita:KTV打工的大學生;不抽煙;工作環境都是煙味,討厭沾染煙味。

無論內容是什麼,最後一句話都是詢問句,要求訪客給她們意見,接著就會跳出填寫建議的表格。我跑到留言版去看,發現,這真得很有意思,因為留言的人都是把她們當成「真實世界」,也就是活生生有著這些經歷、背景與苦惱的人在回應。可是(我假設)大家明明都知道這些只是虛擬人物,而且我後來發現網站裡有在徵求真人做代言。

這是因為訪客太投入或網路使用習慣嗎?使得大家已經很習慣這些留言格式與口吻。雖然在網路上總是心照不宣的認知到,網路文字、交談與個性與現實生活會有某種程度的落差、甚至存在著完全相反的可能性,但大家能夠對著擺明著是虛擬人物的處境,用真人對談的語調,加以建議、批評,是否也間接認同網路上對談者的不真實性呢?甚者,根本是漠不關心,大家只是習慣說著自己想說的話,發表想發表的言論,而不在乎他的說話對象,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個介面。也就是說,網路最大的真實是「介面」!或許我又更深刻的瞭解「介面」,也更接近網路一步。

這應該有...荒謬,不是嗎?也或許是我不夠網路化吧。

  • 推陳出新的煙害防制宣傳

個人認為,國民健康局為了要擺脫,出現政府單位名字就會聯想到政令宣傳的窠臼,所以很低調的只放了英文名字。他總不會是為了排版好看才不放中文名字的,這種事情想都不要想會發生在政府單位的考量裡。除了因為今年的主力防制對象為女性外,所以要有不同以往宣傳對象男性的策略外,這種因循「好姊妹的親密關係」設定,如同他在網站裡也說明這是「網路姊妹會」,是做為支持團體,可以讓這些想戒煙跟討厭煙味的姊妹們,可以透過專業的心理諮商剖析與網路訪客建言/批評,從中找出可運用的因應之道,繼而戒掉煙癮、戒掉依賴與不安全感。就邏輯與策略上來說,是合理與不呆板的設計。至於成效如何,則有待時間來定論。但是,不知道是因為資源或什麼緣故,我總覺得,如防制煙害或拯救雛妓之類的比較保守團體,一直在媒體與物質上有著很大的力量與資源,而且在宣傳上不斷推陳出新,甚至可說是進化的設計。謎~

  • 抽煙女性的定位 / 論述、發聲與資源

從五位形象虛擬人物,可以看出國民健康局對抽煙女性的定位,無論是因為工作環境、同儕力量、壓力等,都是強調相較"被迫"的部分,即使是相較主動的為了獲得靈感的因素,也會指出抽煙無法解決這些問題、反而會造成新的問題,如皮膚不好、臭味滿身、對孕婦與嬰兒有危險。他也假設了許多女生是為追求流行,被抽煙=時尚的意識型態所誤導。

即,針對相較被迫抽煙的女性,他說,讓我們一起來努力,我們可以提供妳支持與建言;對於相較主動抽煙的女性,他也假設是因為這些女性有狀況、有問題要解決所以才抽煙,所以告訴妳說,抽煙不但無法解決問題,而且更糟。更號召討厭抽煙的女生說,我們一起來努力,讓抽煙者消失在我們周圍的環境中。然而,他避而不談非這些種類的抽煙女性,不認為就是想要抽煙的女性存在於這個社會與世界裡,所有的抽煙女性都可以被歸類到他們的分類裡。老問題~但我想,這些女人不想被歸類也不希望進入他們的論述系統裡。問題在於,這些煙害防制不只針對個人進行道德勸說,也透過立法來規範公共空間的使用權。問題在於他們發聲資源與力量的差異。

這個社會是否慢慢地傾向於完全的一言堂呢?民主與多數暴力之間的槓桿,誰來拿捏,當擁有發聲資源的人,聲稱他們代表多數人的想法時......?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